发布时间:2013-07-17 23:40:30 编辑:gfhz 浏览次数:
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打开便是一股扑鼻的墨香,自己的姓名、录取专业都以毛笔字工整手写……过几天,陕西师范大学4500多份“收藏级”的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就将陆续寄出。在不少高校走“与时俱进”的创新道路时,陕西师大的回归古风之举引发网友的追捧。
据了解,陕西师范大学在2007年进行首届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的时候便开始用毛笔字书写录取通知书。今年的通知书上,学校的校训“厚德积学 励志敦行”、学生的姓名、录取专业、收件地址等均为毛笔字手写。4570多份通知书由八位离退休老教授和书画家题写,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60岁,最大者已是80高龄。
记者调查发现,不光是录取通知书,包括各类入学材料在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力争以个性化和亲和力给新生留下一个好印象。其中,北京大学从2009年起在录取通知书中首次加入一张名为《预习北大》的光盘,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四年来,光盘从纯电子书到加入RPG升级游戏,今年则首次加入了3部北大学生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游戏也升级为3D版。
今年,复旦大学也在录取通知书中加入了一本由该校2012届哲学学院毕业生周颖设计制作的手绘本《复旦生活指南》,以漫画的方式,帮助新生顺利报到入学。
一边是回归传统,一边是走向创新。一些今年即将入学的90后新生告诉记者,他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新潮”的元素能进入录取通知书里,“比如录取通知书里只要二维码就够了,姓名、专业,用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人大附中的几名高三毕业生告诉记者。
而在教育学者看来,商业化、时尚化的大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显得弥足珍贵,“毛笔字书写录取通知书的做法一定要坚持,而且要推广。照着现在电脑网络的普及速度,电子邮件版的录取通知书甚至可能会替代纸质通知书。到那时,大学的厚重将不再。”教育学博士侯正方有些担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