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两会期间,著名画家王成喜再次提交了一份“书法进课堂”提案。王成喜在提案中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人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如此天经地义的事,有些人却偏偏觉得“食之无味”,是“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书法教育的悲哀与遗憾。 眼下“小沈阳”的蹿红,影响不少年轻人纷纷仿效。其实前些年,这一现象在书坛就已经出现了。有人用舌头写字、倒立写字、左右手正反写字……一个个玩绝技的“书法小沈阳”如雨后春笋,一批批书法“神童、奇人”横空出世。媒体热炒、社会热捧,中国的书法似乎变成了杂耍,在国内外造成严重的误导和极其恶劣的影响。好在曾几何时,没有内涵、分量、根基的杂耍书法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但是,喧嚣过后,却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随着电脑等现代书写工具的普及,“写字”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要知道,被淡忘的并不是简单的书写能力,那可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啊!众所周知,汉字的结构每一部分都有来头,反复摹写,对于培养孩子们掌握形象思维的能力大有裨益。在“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的运行规则约束中,循序渐进增强智慧,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在电脑键盘上敲出工整漂亮甚至是书法体的文字,但“感悟”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却只能在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中。因此,真希望即使书法眼下还不能“走进课堂”,也别忘了让孩子们多点儿时间写写字。 |